談談明心見性

探勘明心見性

南華經《大宗師》中,孔子鑑證顏回悟道,讚嘆顏回果然是個聖人,還說願意跟從顏回學習。

當時孔子問顏回如何辦到的?顏回回答:「坐忘。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智,同於大通。」

改成白話是:「忘了肢體的存在,摒除聰明的作用,擺脫思慮、巧智與大道契合。」說得更詳細是「忘掉一切仁義,禮樂等有為造作以及善惡、榮辱、尊卑、是非……等相對情境,甚至於忘掉自己的形骸,當下契入道體與天地融為一體。」

禪宗教門裏,諦悟又是另一種景象。一個禪者在心理現象完全屏息─即所有意念統統消失─覺得心中特別清淨。這時候沒有理智、思考、推測、計較、企圖、情慾,在宗教上叫「無我的境界」或儒家說的「未發之中」,然後從這種境界中忽然覺醒時,就得到禪宗的諦悟。從沒意識回歸意識;從無思考進入思考;從忘我移到覺醒的剎那,有著不可思議,不能言語的感覺,而對世界萬法的源頭瞭如指掌。

根據日本高僧高橋信次在生死的覺醒一書描述,佛陀當年悟道情形是這樣的:

佛陀當年在印度烏魯維拉森林中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。當他閉上眼睛正要進入冥想時,突然發現自己一直靜坐著的身軀在膨脹,在延伸……最後穿過菩提樹而伽耶山此刻就在他的腳下跟眼底。悉達多的意識逐漸擴張,速度越來越快,破曉的明星在他腳下,另一個悉達多如一顆小米粒在遙遠的下方端坐著。

悉達多如同宇宙,不斷向外擴張……同時,宇宙進入自己的意識中,整個三千大千世界,連同美麗的星辰在悉達多的眼前展開,他終於證悟了宇宙最高的真理,三十六年心頭所覆蓋的烏雲,在一瞬間被光明驅散了,悉達多終於得償宿願,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。此時他已融入大自然的意識中,換言之,悉達多已與宇宙合而為一了。根據經典記載雖然悉達多證悟大道的核心、萬法的源頭、宇宙人生的真理,但祂卻只浩歎地告訴世人:「天下眾生人人本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執著不能證得。」

上面所述「坐忘」「諦悟」「證悟宇宙至理」,指著是同一件事---開悟見性或明心見性。佛陀更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它們共通的地方是放下一切執著,袪除人我眾生壽者相,忘掉思慮,讓自己完整地融入大自然裏,形成宋代理學家所說的「廓然大公」的境界。至於見性當下會有什麼本能的反應?根據王覺一祖師在證道歌內有載

「若人獨得道中妙 高舉慧劍劈碎琴
 真性現時口難言 如同嬰兒盼天明
 無人招引哈哈笑 樂中之樂對誰談」

見性之後能力如何?宋永明延壽所著宗鏡錄所揭示的十項檢定法則。其中四項如下:

第一問:明心見性的境界,於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事物上,一切清清楚楚,如同白天看圖畫的顏色一樣,與文殊菩薩等人的境界相同。你能這樣嗎?

第二問:你碰到人,碰到事,或者別人當面妨礙了你,總之,逢緣對境包括很廣,見色聞聲了不動心,日常生活間,甚至連晚上睡覺都能合於道,你做得到嗎?

第三問:佛教經典,法華經也好,楞嚴經也好,拿過來一看全懂了,聽到最高明的說法也不怖畏,而且徹底地透徹明瞭,沒有懷疑,你做得到嗎?

第四問:所有的學人拿各種學問問你,你能給予解答,辯才無礙嗎?修行人一旦明心見性,便可稱性而談,一言而為天下則,言論成為千古顛撲不破的經典。倘若不悟言悟,不證言證是犯妄言戒,是增上慢者,是謗佛。死後墮入妖類。

明心見性可有法循?答無法可得。雖然無法可得,但也有個方向。儒家言:行善集義,盡心知性在。知性則知天。又說:唯天下至誠可以盡其性,然後可以參贊天地之化育,與天地參。這裏孟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要領「勿忘勿助」。天道道義告訴我們動時渡人,靜時渡己,無事守玄,業緣未了不能明心見性,所以一切還得隨緣,刻意不得的。

曾經在一次法會上,南極仙翁借竅講明心見性的問題時,後學藉機會問祂老人家。有道是「威音王之前,修行人可以自行開悟,威音王之後,修行人開悟必須由祖師鑑定,倘無祖師鑑定而自言見性者是自然外道。」到底現今修行人能不能自行開悟?

南極仙翁回答:「可以,自性自悟,豈要祖師?而且佛是超越時空的。」

取自拙著《道義集》

談論見性

威音王以前,修行人可以自行開悟;威音王之後,修行人開悟必須由祖師鑑證,沒經過祖師鑑定而自言開悟是自然外道。

一個真正開悟見性的人是絕不會自我標榜的,說自己見性的人沒見性,沒見性說見性是犯大妄言戒。現在因為祖師不在,所以到處有人說自己開悟見性,後學認識的就有一堆,網路上也有一堆,請問你會輕易去相信這些自稱見性的人嗎?

南極仙翁曾經借竅說:「自古沒有一個開悟的人〈大德〉說自己開悟的。」反過來說,說自己開悟見性的人沒有開悟。自以為見性或許能被接受,但是標榜自己見性的行為本身與道相違,與道相違怎麼可能心契合道體,明心見性呢?這種有可能犯大妄言戒的人又怎麼可能明心見性呢?

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低心謙下,深藏不露,一方面大慈大悲,宏揚正法,普濟眾生,不會在網路上貢高自大,標榜自己尋找信徒的。

實際上,後學所認識的網友中就有兩個自稱是彌勒佛轉世,要來辦收圓的。一個本身沒有見性的人是沒資格也無法鑑定別人是否見性的。

明心見性有公認既定的定義,不是自己隨意說的。如果說心開意解就是明心見性,那麼全天下的人都見性了,因為全天下之人多少都懂一些道理。

開悟見性也不等於成佛,見性之後離成佛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。

稱性而談

子玄問道淳:「聽說修道必須明心見性才能有較大的成就,白陽道上有許多人說自己已明心見性,仁兄修行多年,道行高深,到底見性了沒?」

道淳回答:「小弟愚昧,道不高、行不深。老兄這個問題,小弟也不能回答,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,就是那些說自己已經明心見性的人並未真正明心見性。」

子玄:「願聽仁兄說個明白。」

道淳:「自古以來,沒有一位見性的人說自己明心見性。這些說自己已見性的人,只不過是嚐到較深的道味,就自以為明心見性,其實,這些人犯了妄言戒。真正見性之人,深藏不露。」

子玄:「明心見性有無前提?」

道淳:「業緣不了,不能明心見性。」

子玄:「明心見性之後不是要成佛了嗎?」

道淳:「非也!見性之後還得養性,並且要廣渡有緣,明心見性只是『自覺』,還得『覺他』,等『覺行圓滿』,才能成佛。」

子玄當下大悟,然後再問:「犯妄言戒會有什麼下場?」

道淳:「犯妄言戒,未得謂得,未證謂證,死後必成妖類:上品魑魅,中品魍魎,下品倚草附木。」

子玄恍然大悟說:「原來妖類是這麼來的。」

見性之後是大德

明心見性雖不是修行最高境界,但是已經是很高的境界了。芸芸修行大眾一輩子辛苦修行沒有幾個能達到明心見性。

過去我都把明心見性說得很平常,現在我必須給明心見性一個該有的評價了。一個人一旦明心見性,他就稱得上大德了。言則為天下經,行則為天下則,言行成為天下之圭臬。

大德敦化,是大德就有敦厚的本性以及化育萬物的功能。單憑他掌握諸事理性就可以發揮無限的作用。因為祂曾經跟宇宙融合過,祂仁民愛物,有對萬物的同理心,對萬物充滿愛,有愛就產生光,光又化育萬物。

一理通萬理徹,因為他已經對萬般事理融會貫通了,說出的道理都是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,都可以成經典,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

明心見性還有底下幾個特性:

☆明心見性者純樸率真,居仁由義,絕對不會有虛偽。

☆明心見性者已經掌握無上大法,對於任何高明佛法毫不畏懼,對任何大師都沒有畏懼,對偽大師了了分明。

☆見性者龍天護衛、諸神疼惜。宣揚大道時受到諸神的護持。然而,見性者謙卑自處,視眾生如兄弟,平等看待。

☆明心見性者道心永固不退轉。有個石破天驚的體驗,一輩子不會忘記大道。

留言

  1. 歡迎大修行人山樵、陳絨芳、誤見師兄!儘管拿去用吧!不用客氣!修真道不在乎被剽竊!修魔道剽竊他人不算什麼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崇德人的迷思

美好的郵輪體驗參雜了小遺憾

天之木鐸